前沿资讯!严重可致命!南京、南通等地已启动监测!
4月起
南京市疾控中心启动蜱监测工作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旨在进一步掌握全市蜱虫的
种群、分布、密度及携带病原学情况
为预防和控制
由蜱虫传播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
蜱虫——“草丛里的吸血鬼”
蜱虫又名壁虱、扁虱、草爬子,主要栖息在草地、树林等环境,夏季是蜱虫繁殖活跃的季节。蜱携带和传播细菌、病毒、立克次体、螺旋体和寄生虫等上百种病原体,其中大多数是重要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和人兽共患病,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、森林脑炎、莱姆病等,也是继蚊虫之后能引起人类疾病数量排位第二的媒介生物。被蜱虫叮咬后主要症状为发热、伴全身不适、头痛、乏力、肌肉酸痛,以及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厌食、精神萎靡等。每年我国居民因被蜱虫叮咬而身患疾病甚至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。
4月6日,南京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一行来到蜱虫监测点。几位工作人员身着“大白”防护服,采用“布旗法”,手拿特制的白色布旗在草地、灌木丛上缓缓拖拉前行,每行走一段距离,停下检视附着于旗上的蜱虫数量并搜集到透明的冻存管中。“布旗法”是监测游离蜱的主要方法。
“蜱虫一般在草丛静候过来的宿主,包括人其实也是宿主之一。我们通过白色布旗来吸附蜱,按照步行距离来计算游离蜱的密度。”
“南京市主要蜱的种类是长角血蜱。对于蜱虫,我们每年要监测4次。分别是4月上旬,5月、7月和9月中旬。”南京市疾控中心消媒科主任医师张守刚介绍,丘陵、草丛、灌木丛或树木繁茂的地区,动物(如羊、狗、牛)体表都是蜱虫爱待的地方。这其中,寄生在宿主身上的叫作寄生蜱,主要寄生在农村居民区的动物和野外的动物身上;不寄生在宿主身上的叫作游离蜱,主要分布在农村外环境和周边风景区各种低矮植物中 。
4月1日起,南通市疾控中心也已启动蜱类监测工作。南通疾控人员在公园内,对蜱虫进行检视搜集。
据介绍,根据2022年江苏省病原监测反馈的结果来看,在南通抓到的蜱,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,人体如果被这种蜱虫叮咬后,可能会感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,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,甚至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。
蜱虫防治要点
1、在出门前首先建议避开蜱虫的活动场所和活跃时间。如果一定要出门,可穿着浅色衣物,并将驱避剂喷洒裤子、暴露的腿脚、胳膊等皮肤。
2、进入草丛、灌木丛等处应穿长袖长裤,并系好鞋子,扎紧袖口、领口和裤脚口做到“五紧”。
3、同时回家后,应注意检查衣物,尽早洗澡,及时发现可能附着于衣物或皮肤上的蜱虫。
4、如果发现蜱已经叮咬皮肤,刚开始吸血的蜱虫可以使用镊子紧贴皮肤慢慢地把它拔掉,拔完以后用碘伏进行消毒处理。如果不注意时,蜱虫部分身体已经吸到皮肤内,需引起重视尽早就医处理。
天气渐暖
大家出门踏青一定要小心
综合|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扬子晚报 南通台